www.xiangtan.com.cn 湘潭政协网欢迎您!

三位中央领导心系九华

发布时间:2014-11-13浏览次数: 来源:作者:

 

鄢光润

 

彭德怀元帅上鹤岭访贫

196111月初,彭德怀同志离开北京来湘潭农村调查,体察民情。根据县委的安排,派戴鼎同志于1212日至23日,随同彭总到响塘地区工矿、农村作为期12天的调查。当时天气寒冷,彭总晚上住在湘潭锰矿招待所,白天深入到农民家访问。年逾花甲的彭总,精神抖擞,步履稳健。为了弄清农村情况,他每天都要来回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他那种完全、彻底为人民的崇高美德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214日,戴鼎同志与彭德怀元帅来到响水公社鹤岭大队调查。大队党支部书记周桂华和大队秘书、民兵营长、妇女主任热情接待了彭总。

鹤岭大队在响水公社来说,算是比较好的大队之一。彭总听了汇报以后,请他们把全大队从1956年起至1959年四年间的变化情况,包括人口、粮食生产、副业收入、群众生活、疾病等情况加以逐年对比,从而看到发展生产中的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周支书谈到“五风”问题时说:“我们全大队有三百六七十户,生活困难,冇得饭吃,有水肿病人的户占了全大队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还是响水公社发病率较轻的大队。大炼钢铁,全大队拆房屋两千多间,占总间数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七。我家住的铁塘生产队,有五栋房屋全部被拆掉。”彭总诙谐地说:“那是你共产党员带的头啰!”一堂屋的人都笑了起来。嗣后,彭总语重心长地讲了毛主席关于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一些教导,针对全大队的现实,讲了组织群众,发展生产,让社员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厨房里的同志催吃饭了,大队为他们办了中餐。有米饭、有红薯,彭总不吃米饭,吃了一餐红薯。大队干部不让他老人家吃红薯,他笑咪咪地说:“这不就是高级中餐啊!我在北京就不容易吃到咧!”

下午,彭总视察了大队副业加工厂。这里有油榨、磨坊和碾米设备,彭总拿起榨油的榨柱,试了试说:“这种老式的榨油工具,笨得很,太吃力了,要改革创新,要用电动机械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支部书记周桂华说:“我们有一台黄谷式打米机,是接锰矿的电,连现成的线还剪掉了。”彭总问:“那是怎么回事?你晚上随我一同回锰矿去要求矿上解决好吧!”这天晚上,彭总向锰矿党委谈了大队的情况和意见,第二天,矿领导就派人重新测量,架上11根木头电杆,接通了线路,使磨坊牛碾子改成了电碾子。

彭总从大队副业加工厂出来以后,来到竹山生产队黎家墓庐屋前坪,66岁的佃中农出身的黎三老爹,看到彭总来了,连忙从堂屋出来迎接。彭总笑着问:“你老人家贵姓?”黎老头满面春风地说:“我姓黎。”彭总风趣地说:“好啊!你姓黎,我姓罗,我和你驴骡不分,是一家人,好兄弟。”(彭总当时说是“姓罗”,以免惊动群众)那老头笑着叫客人“请进!”并且忙拿凳子、泡茶。彭总进屋后,看了主人的房间,又看了看家具和农具,然后坐在堂屋里和黎老倌亲切交谈。那老头突然提出一个疑问:“外面谣翻了,说彭元帅进了乡!”彭总说:“我不姓罗,我就是彭德怀。彭元帅进了乡,不也是和大家一样。我过去也是个农民,如今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什么不同的!”那老头很敏感,又非常有礼貌,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实在是瞎了眼。”彭总说:“我也是打柴棍子出身,也是搭帮共产党翻了身!我开头就说了,我和你是一家人嘛!一点不假吧。好吧,以后还有机会见面。”彭总告别了黎家。

彭总气魄过人,一路昂首阔步,看完这家,又走那家,用三天时间走访了鹤岭大队的瓦子、竹山、和平三个生产队。一天,彭总和戴鼎他们在回锰矿招待所的公路上,有几位农民找彭总反映意见,说他们要挖锰矿的公路,不准锰矿的汽车过身。海洋生产队队长戴云富说:“大跃进时修公路,生产队有十几亩田被锰矿征收了,而队上总共只有70多亩水田。1960年和1961年,中央通知,凡属厂矿和其他单位征用农民的土地,征而未用的,一律要退回农民耕种。可是,锰矿征去的田自己种了水稻,农民原来平整了一些田地,又被矿里占了,有的田已荒废,这样,农民向矿里一来要补偿平整土地的工钱,二来要退田还农民耕种。矿里不理睬,我们就只好挖毁锰矿的公路。”彭总说:“挖公路不行,有问题可以商量解决。”为了帮他们处理好工农之间的矛盾,彭总又通知矿党委书记陈述棠晚上开个领导干部座谈会。会上,彭总转告了农民的意见,也征求了矿上的意见,耐心地做了些巩固工农联盟的工作,替农民说了些话。事后,锰矿给生产队补偿了钱,征而未用的田也全部退还给了农民。

谭震林副总理在红星掘井

19649月,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偕夫人郭慧敏来到湘潭县响水公社红星大队(今响水乡红星村)蹲点,领导“四清”运动。与谭老同来的,还有副总理办公室主任曹宇明及夫人戴服劳等同志及随从人员十余人。

谭老来到红星大队不久,了解到该大队的茶园生产队和公塘大队的干冲子生产队有250多亩水田,由于地势较高没有水源,是个干旱死角,不能种植双季稻,便在一次公社会议上提议在茶园队掘井取水,消灭干旱死角。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干部和群众的赞同和拥护。

随即,谭老向湘潭地委要来水文勘察队,并亲自带队在茶园生产队的万家屋场、居仁塘、杨家塘等五处进行勘察。经实地勘测地下水位置很深,人们踌躇不决,不好定打井的位置。谭老在山坡上,用手指着说:“就在这里!”这四个字说得铿锵有力,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最后,确定在扬家塘山顶掘井。掘井工程在谭老的亲自指挥下于196412月动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井掘成功,井口直径为350毫米,深度为92米,用55瓩的深井水泵,66出的水管,流量为1小时140吨。由于解决了水源,原来250多亩干旱死角田当年就种上了双季稻,获得了空前的丰收。通过引水工程,这口井还灌溉着红星、公塘等大队的2000多亩水田。为夺取粮食高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这口井虽然不是水利灌溉的主要水源,却是人们唯一的饮水井,它不仅供给响水中学和乡办企业的饮用水、而且连湘潭锰矿的饮用水都是这口井供给的。据有关部门化验,井水内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可增加人体的多种元素。今天当人们吃到清澈而味甘的井水时,无不抚今追昔。”

华国锋主席改渠道上山

19517月,华国锋同志由湘阴县委书记调来湘潭县任县委书记。19528月,调湘潭地委工作,任地委书记,直到1957年调湖南省委工作,他先后在湘潭工作了7年时间。在湘潭工作时期,华国锋同志任县委书记并兼任湘潭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华政委”。华政委待人和蔼、艰苦朴素,工作认真。1965年,湘潭韶山灌区灌溉工程动工修建,华国锋同志担任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他时刻心系灌区人民的冷暖,千方百计扩大灌区的受益面积。

1965年春节过后,在湘潭县响水公社红星大队蹲点的谭震林副总理从北京返回响水,了解到韶山灌区配套工程的前进支渠要经过响水、和平、九华等三个公社,渠道沿线要占用上等旱涝保收的水田2000多亩,其中响水公社占用700多亩,谭老办点的红星大队要占用140多亩。此时整个渠道工程已经开工,有的地段渠道已初步成型。根据这个情况,谭震林副总理立即把情况及时反映到了华国锋总指挥那里。华政委很快来到响水公社,和谭老一块走访了几户老农。有位老农无意中说到:“渠道如果能够上山就不会占用这么多的肥肉子田,把咯好的田开渠道,实在太可惜了。”两位首长听到这个意见后,立即和几个熟悉地形的老农及几位工程师到山坡,一块勘察地形。根据勘察的结果,前进支渠完全可以改道上山。于是总指挥华国锋同志与谭副总理迅速作出了渠道上山的决定。群众听到了渠道改线上山的消息,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渠道上山后,不仅少占用1000多亩水田,而且由于渠身提高20多米,扩大了1000多亩的灌溉面积。

如今到了干旱季节,源源渠水、环山而过,灌溉着2000多亩水田。山坡下,垅中低洼处,那一片狭长的丘块,还隐约可现当时挖成渠道的形状。有路过的知情者感慨:“要不是搭帮华国锋主席和谭副总理将渠道改上山,这一块至少就要减少700多亩良田!”

(本文系笔者根据戴鼎《彭总心想农民·跟随彭总在响塘农村调查纪实》和王汉枚、黄维斗《饮水思源·谭震林副总理在响水蹲点二三事》综合整理)